7月9日,由梅西大学(中国)教育和创新中心主办的第二届中国新西兰高教科技创新论坛在苏州举行。本期论坛主要议题为中新高等教育在产学研、科技创新合作等方面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三聚阳光董事长张杰先生受邀参加,并就“大学产学研知识产权保护”议题做了主题演讲。
梅西大学(中国)教育和创新中心,为梅西大学与苏州工业园区共建。旨在推动梅西大学以及新西兰优秀科技成果在园区转化,推进中新创新孵化、国际科研合作以及文化交流。通过梅西大学的科研优势与苏州工业园区产业发展的融合,让两地科研人员产生更多的交流,也让产业化的进行更加顺畅互通。
该中心的建立,是“产学研一体化”模式的又一成功案例。张杰先生在演讲中提到,“产学研一体化”早已在国外发展成熟,像最早租借斯坦福大学土地,依靠大学最新科技成果发展起来的硅谷,或是开创了以高校为主导的大学、政府、产业联合的创新创业模式的 MIT 等都是早期“产学研一体化”的典型案例。
通过以市场为导向进行科研,吸引人才并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保证了该模式的成功。
那么,在产学研一体化模式下,知识产权保护又存在什么样的风险?我们又该如何去规避?
张杰先生说,该模式下,科技合作及技术转移中的风险主要包括合同中的知识产权归属约定,商业秘密、技术秘密的保护,后续改进成果权属约定,技术使用范围约定以及各个国家技术进出口的法律规制。
因没有规避以上风险,中招的企业也不在少数。比如,无人驾驶企业中智行在2019年3月曾被美联邦法院北加州地区法院颁布禁令,不得继续使用文远知行的商业秘密,并要求交还含有文远知行商业秘密的所有资料和交出其软件源代码,并指出其他获得商业秘密的人员。
针对如何取得基本保证及规避风险,张杰先生建议公司组建或委托的专业的知识产权尽职调查团队,做详细的尽职调查计划,在全面实地调查后,出具准确的尽职调查报告。
张杰先生说,在“产学研一体化”模式逐渐普及时,我们都应该对“大学产学研知识产权的保护”做一定的了解,比如产学研知识产权保护的形式,以及知识产权分析评议的作用等基础内容。针对以上两点,张杰先生也在演讲中做了详细介绍。
据悉,本期创新论坛共有新西兰和梅西大学科技创新特色、中外大学科技创新合作机遇与挑战、新西兰海归人才创新创业案例、大学产学研知识产权保护、新西兰企业高校合作案例、“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新合作形势等六个议题,而大学产学研知识产权保护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一个。
中新高教科技创新论坛的举办,只是中新科技创新合作的进程中一小步。未来,梅西大学将与苏州工业园区一起,共建中新科技创新合作平台和科技人才回归通道,打造中新合作新话题。